|
|
|
|
序(一)(竹庐家聒)
峄阳公,我胡氏十世先祖。生于明末,值明清鼎革之际,不蹈科举,愔然内修。十世祖自幼聪慧多思,及长,以学业超卓不群,父母视之若掌上珠,呵护培育,无稍懈怠。教公读圣贤书,重在践履;公亦能承继家学,以孝闻于乡里。安知皇天不佑,未近成年怙恃俱失,公常以无缘侍亲而恻恻于怀。至年迈,作《歌老莱子》,风木自悲。言孝思期之以筹画备至,念亲恩何止于朝朝夜夜,羔羊跪乳未可尽其情,闻雷泣母堪以表其行。窃自思之:为人子者,若此方可言孝矣!
十世祖晚年于子弟教育多有用力,留心于细小,杜之于初萌,施之以诱导,尽之以礼数。忧惧于子弟失教,以童蒙初开易染不良习气,作戒子弟便口辞,将深奥仪礼简约为便口歌谣,乡言俚语皆达道义,呓语幼儿即可成诵,名之为《竹庐家聒》。十世祖之谆谆教诲,犹恐子弟听之藐藐,惕厉忧惧,难言期冀之情。十世祖一代理学大家,于训诫子弟用心如此,抑或圣贤之心皆如此也。
《礼经》云:“父之遗书,母之杯圈,感其手口之泽,不忍读用”。是说父辈留下来的书籍,母亲曾经使用过的饮具,总感觉上面有父母的汗水和唾液,就不忍心再翻动使用它。十世祖对我后辈之用心,我辈当悉心体认,视之如珍宝,藏之于心,践之于行,方可无负于先贤,标称于今人。我当与族中子弟共勉之。
裔孙 胡孝华(流亭) 沐手谨识
序(二)(竹庐家聒)
家训读物,由《孔子家语》而下,《颜子家训》《朱子家训》等成为立身、治家、处事、为学之宝箴。与此同时,各家族之族规、家训读物丛出,注解者不穷,其主旨均在于倡导礼义,匡正世风,规范行为,以达修齐治平之目的。一些训蒙读物从生活细微处入手,对家庭伦理及子弟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归,逾千百载而意义不衰,历代贤人君子发精阐微,传布于世间,诲众者广矣,可谓蕙兰遍野,历久弥香。《孔子家语》云:“与善人居,如入蕙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即与之化矣;与不善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。”我十世祖峄阳公曰:“人自少染习气,如油入面中,白首不能除。”古圣先贤的性灵息息相通,先贤训示子弟的心言述作也总是无微不至,唯恐有点滴疏漏。峄阳公在《竹庐家聒》一书中对于我们后世子弟的训示和期望忧深而思远,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,依然音犹在耳,有着切实的意义。用峄阳公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言行,沐化我们的家庭和家族,积德累善,必将使我们的家族更加叶茂本固,溶融于社会,表率于乡邦,方不负先贤厚望。
裔孙 胡保恩(洼里) 沐手拜撰
序(三)(竹庐家聒)
我族胡氏,于明永乐初自云南乌撒卫迁居即墨流亭,瓜瓞繁衍,代有闻人,以耕读世家享誉乡里。至十世祖峄阳公,精研《周易》,博于理学,为一方大儒;十世祖品行端洁,不苟取与,为一代楷模;修己诲人,孜孜不倦,为一代大师。十世祖十六岁时赴莱州府应童子试,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,祖不忍受辱,拂袖出,愤然道:“视士子如盗贼,何以为国求贤才!”遂终身不复赴场屋,其刚毅风骨若此。祖隐居乡野,以塾业终其一生。读书万卷,与先圣前贤心会,解《周易》以昭象数,揭史实以明兴替,循圣训以诲子民。其施教不泥古,不浮华,教先急务,切于实用。十世祖之子映藜公幼时与童子偶拾赌具耍弄,十世祖骇然斥之,唯恐少染习气而入歧途。祖与平心居士晤坐,居士有《戒赌歌》见示,祖怦然心动,效而发之成歌谣,以戒子弟。修身如此,终有正果;诲人至深,何敢藐藐。祖之教诲,虽三百年,未见远矣。嗣起后昆奋而追之,绳绳继继,是以立身持家睦族之基固也。
现今社会观念更新,价值取向日趋多元,旧时的部分思想意识与新的时代节拍或有失合,今人当抽取其精华,为我所守,尤应深刻体认先祖教子诲人用心之良苦,因应十世祖“教先急务”之精神。
裔孙 胡孝彬(小崂山) 振衣沐手 谨识
|
|
|
|
|
|